8月13日山东寿光遭遇强台风侵袭。当天下午,一台越野救援车在经过寿光市纪台镇一处积水路段时,为避让行人,左前轮不慎驶入排水沟,造成部分车身泡水。车上人员转移消防器材的过程中,车门意外落锁,钥匙被锁在车中。
当事消防员通过拨打开锁电话,联系上了28岁的开锁人马某。驱车三四十分钟到达现场后,马某尝试了两种工具,七八分钟后,成功将车门打开。
本来是皆大欢喜的好事,然后,却因为收费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“意外”。马某收取了300元费用,他当时虽觉得有点不妥,但也只是“优惠”了些而已。其实,当时,现场就有人指出,对抢险救灾的车辆开锁收费不好,甚至直接拍摄视频。
很自然的,当这样的视频上网以后,引来了舆论哗然。几乎都是一边到的指责这位收费的开锁人。什么“不该收取子弟兵的钱”,“趁火打劫”,“坐地起价”等等。尤其是引来了当地市场管理部门的介入。
如果说,当地的市场管理部门是了解情况,或者进行约谈,都是可以接受的,然而却以没有“明码标价”为由,对开锁人顶格处罚5000元,这就很让人惊诧莫名了。
开锁这行业该如何明码标价呢?每个锁的类型不同,没法写得很细。开锁是一件有技术含量的活儿,每个人、每趟活儿多少钱没法去定价。每个活儿收费多少是一个协商的价格,可能有个大体的范围,比如在市区开个防盗门一般是50-80元,如果距离远或者有其他情况,就会协商,收费一百多也有可能。开锁人的说法,我以为很有道理。
而要是对车辆开锁,一般我们县区10万左右的轿车开锁价是100元,20万的车收200元。像那辆越野救援车的价格在50万以上,收费四五百是正常的。是否合适,当然不是开锁人说了算,都是由开锁人根据具体开锁的难度,提出一个价位,双方协商或者说讨价还价之后,才最终确定费用。
显然,这起为越野救援车开锁的活,难度不小。丰田越野车,处于水沟边为半倾斜状,强台风侵袭当地影响严重,开锁人开车三四十分钟也是有难度,综合起来的话,收取300的费用,的确不算是“漫天要价或者趁火打劫”之类。
不明白的是,当地的市场管理部门对开锁人以没有明码标价处罚,依据何在?难道市场部门不清楚,此类特殊服务行业的收费只能有个基本的标准,主要还得依靠双方协商才能确定吗?非要强制性明码标价的话,多数时候,开锁人会变相增加费用,所谓的明码标价只能是形式而已。
对了,当地市场部门的顶格处罚,恐怕主要是因为开锁人收取了越野救援车的开锁费。处于严重受灾的寿光人,应该对抢险救援的人和车辆全力配合支持。对救援车车锁被锁,应该是及时无偿,甚至倒贴钱的开锁,帮助解决困难。然而,这位开锁人竟然敢收费?如此以来,当地有关部门肯定得有所“表示”。估计是琢磨半天之后,才由市场管理部门想出了一招,没有明码标价来顶格处罚。
问题是,这样的理由也太勉强了,纯粹是“做”出来的“罪状”。
说实话,就如记者后来采访这位开锁人,后者说后悔了。开锁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歉意,将收取的300元想方设法退了,而且还公开致歉,并提出四项承诺,包括有为受灾群众免费开锁,救灾车辆免费开锁,为当地60岁以上老者免费开锁等。看来,被道德绑架后的开锁人,的确是认识“深刻”。而这样的弥补措施,将会让他背上沉重的经济“包袱”。如此以来,开锁人还能正常做生意吗?
无论是那一种情况,属于个人的私有财产或者劳务的,有且只有他(她)本人才有处分权力。任何外人都不应该或者说不能,以其它名义擅自进行处分。既就是特殊情况,也得事后进行弥补。同样的,任何人也没有资格用道德来绑架这位开锁人,要求他不惜一切代价,为抢险救援的车辆免费开锁。也包括,当地市场部门用如此勉强的理由,来对开锁人变相处罚。
|